?

2022-09-26
密云水庫是首都重要地表飲用水源地和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,是保障首都水源安全的“穩定器”和“壓艙石”。2020年8月30日,在密云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,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云水庫的鄉親們回信,肯定了密云人民“為了保護水庫,關工廠、關礦山,為首都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;提出了“再接再厲、善作善成,繼續守護好密云水庫,為建設美麗北京作出新的貢獻”的殷切期望。
密云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宇興評告訴北青報記者,近兩年來,密云水庫保水的技防措施不斷升級,無人機、無人船、環庫394個高清攝像頭已經構建起“水陸空”三位一體數字化保水平臺。今年,結合密云水庫持續高水位的現狀,水庫護水的技防措施將再次提檔升級,全面構建以無人機、無人船為主的移動監控系統。

“我們準備購進8架續航能力可達3.5小時的無人機和4艘無人船,與現有的2架無人機、4艘無人船一起織起移動監控網,對水面及周邊地區形成全覆蓋。這一系統預計明年上半年建成。” 宇興評說。
升級后的移動監控系統如何工作?宇興評介紹,密云水庫面積大、犄角旮旯的地方多,移動監控比固定點位監控更具優勢,可以精準快速定位庫區的違法釣魚、傾倒垃圾、污水溢流等情況,無人機還可以懸停對違法人員進行視頻取證。“我們把庫區分為6大區域,每個區域設置無人機固定巡航,根據作業時間,無人機將實時畫面傳輸到總指揮中心,發現違法行為,指揮中心根據定位部署相應的分隊趕赴現場,實現快速精準執法。”
除水面上的移動監控,從去年開始,密云區還建起了密云水庫一級圈生態保水防火瞭望臺,5處瞭望臺預計今年9月底投入使用。據密云區發改委黨組成員、二級調研員閆桂友介紹,密云水庫周邊的太師屯鎮、不老屯鎮、高嶺鎮等5處瞭望臺都是利用原有水利設施和防火瞭望亭改造提升而來,可全面加強水庫生態環境監測、監管和應急處置能力。
和以往的瞭望亭不同,本次改建的瞭望臺上搭載了多種技術監控系統,白天其瞭望范圍可以達到10公里,夜間實現3公里內的紅外線監控覆蓋,火情預警也可以達到5到8公里。“5個瞭望臺的監控系統將全部接入密云區應急指揮平臺,發現情況后,系統自動報警并‘一鍵’鎖定目標。”閆桂友說。
污水處理同樣是保水的關鍵。不讓一滴污水流入密云水庫,兩年來,密云區在污水處理和小流域治理上加大了科技投入。密云水庫一級保護區內現有村落40余個,共建有污水處理站60余座。“以前污水處理站的水都是人工檢測,今年,這60余座污水處理站全部實現了水質24小時在線監測,實時對水中的磷、氮等六項指標進行監控,這一技術的實施對一級保護區內的污水管理發揮了大作用。” 宇興評說。
北青報記者從密云區水務局了解到,近兩年來,密云區持續加強污水、小流域的綜合治理。加快推進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,統籌河道里、河岸上、地表水、地下水的污染治理,并開展第二批53個村污水骨干管網工程和第三批42個村骨干管網工程農村污水治理工作。預計到2025年密云水庫流域內各鎮污水處理率將達到99%以上,農村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將達到100%。目前,密云水庫上游小流域全部達到生態清潔小流域標準,通過一系列治理及管護措施,確保清水下山,凈水入庫。
友聯哨兵無線高清國網電力雙4G智能AI布控球
友聯哨兵無線高清國網電力雙4G智能AI布控球 黑光原彩 | 紅外夜視 友聯哨兵移動監控布控球,主要用于視頻監控、取證,采用蓄電池為主供電的模式,無線網絡傳輸,啟用流程簡單,擺脫繁瑣的選址操作 ;用戶提供高清、流暢、穩定的視頻效果,可實現存儲、傳輸、定位、對講等功能,并支持人臉車牌識別、安全生產行為分析、目標檢測AI智能視頻算法,實現多智能化管控。整機投入使用,無需拆裝,縮短工期;一次性費用投入,多場景反復使用,獲得更大投入產出比;根據項目進度更改部署位置,使用更靈活;易于擴展新功能,兼容性更強。
友聯哨兵5G智能AI無線高清電網電力布控球
友聯哨兵5G智能AI無線高清電網電力布控球 友聯哨兵5G智能AI無線高清電網電力布控球,主要用于視頻監控、取證,采用蓄電池為主供電的模式,無線網絡傳輸,啟用流程簡單,擺脫繁瑣的選址操作 ;用戶提供高清、流暢、穩定的視頻效果,可實現存儲、傳輸、定位、對講等功能,并支持人臉車牌識別、安全生產行為分析、目標檢測AI智能視頻算法,實現多智能化管控。整機投入使用,無需拆裝,縮短工期;一次性費用投入,多場景反復使用,獲得更大投入產出比;根據項目進度更改部署位置,使用更靈活;易于擴展新功能,兼容性更強。
全地形智能移動巡檢機器人UL-RobotN14
全地形智能移動巡檢機器人UL-RobotN14 UL-RobotN14全地形智能移動巡檢機器人是一款新一代野外作業機器人,無需人員值守。憑借四輪獨立伺服驅動系統與ARM控制架構,四個輪子均可以獨立控制速度。支持巡航點設置和繪制功能、軌道點設置功能和軌跡錄制功能、激光末端定位功能、激光自動回充功能以及高精度2d地 圖建立(包含增量地圖功能)等。重新定義了復雜環境下的自主監控標準,其突破性的運動控制系統,配合激光SLAM建圖與增量50萬平方米以上的地圖技術,使設備在油田、農場、工業園區等場景中展現出卓越的適應性。